菜薹、萝卜、玉米、棉花……本月6日,一场国画展将把人们的视线彻底拉到庄稼地里。这场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(文史研究馆)主办的《楚天妙墨—馆员张军魏金修国画展》,将展出两位艺术家的百幅艺术精品。
这其中,魏金修笔下的洪山菜薹引入注目。
魏金修画菜薹,源于对传统国画的理解、对生活的关注。中国画讲究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以大自然为师,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。
国画重传承,向来是古人画什么我就画什么,老师画什么我就画什么,从不敢越雷池一步,创新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事情。究其根源,是相当多的国画家对生活观察不够,造型能力欠缺,不具备概括提升的修为。
近几年,魏金修思考最多的问题是,梅兰竹菊之外,我还能画什么?
画最熟悉的生活,最了解的事物。于是,他开始打洪山菜薹的主意。越是熟悉的事物,越是难以入画:太似为媚俗,不似为欺世,难处与妙处均在似与非似之间。
好在魏金修从小生活在湖北公安县农村,大自然赋予他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。加之,他师造化重写生,重传统笔墨,敢于创新立意,吸收博采众家之长。洪山菜薹不仅是他盘中之餐,也成了他笔下的常客。
现在看魏金修画洪山菜薹:廖廖几笔,紫茎黄花的菜薹就浮出画面,透出嫩翠的质地,清远溢香,犹如文人眼中的兰花。原本是盘中餐的菜薹,突然有了艺术感,像一个大家闺秀亭亭玉立于眼前,让人敬重。
有人说,能改变洪山菜薹气质的,也许就是魏金修了。
其实,不止菜薹,在他的作品中,玉米地意境迭出、大白菜水灵可人、野草花遗世独立……一切被人忽略的花草庄稼,都成了他笔下起舞的精灵。因此,他的画作别开生面,总能让观者眼前一亮。
近几年,研究魏金修作品的美术评论人都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,魏金修在艺术上扩大了传统花鸟画的内涵。
湖北著名画家陈立言认为,魏金修在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上收获良多,他给魏金修最新的作品集取名《秋稼集》,寓意他在艺术之路上像秋天的庄稼,开始丰收。
魏金修:湖北公安县人,生于1952年,擅长中国花鸟画,兼攻山水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,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,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副主任,武汉市文史馆馆员。
原产地洪山菜薹,传承1700余年,历朝均作为贡品上贡皇家享用。原产地生长的洪山菜薹,地层发育极为良好,地质结构中蕴含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沉积的矿脉,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;原产地年均气温16.3℃,降雨量为1163mm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;年均日照时数2087时,尤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;加上长江环绕东北西三面,湖泊星罗棋布,地势略有起伏。故湖泊效应、垄岗效应、城市效应明显,为洪山菜薹的生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。